昌邑讯 金秋时节,潍坊昌邑市卜庄镇大陆村的千亩梨枣园迎来丰收。颗颗红润饱满的梨枣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枣香,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与游客络绎不绝,枣农们忙碌的身影中洋溢着喜悦。作为全国最大的梨枣生产基地,昌邑梨枣不仅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金名片”,更蹚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新路径。
一、小梨枣成就大产业,盐碱地变身“聚宝盆”
昌邑梨枣种植始于1998年,大陆村党支部率先从山西引种梨枣,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攻关和合作社带动,种植面积从最初的500亩扩展至3000余亩,并辐射周边12个村,形成万亩种植规模,年产量突破7500吨。
面对盐碱地种植难题,当地创新“枣—菜—蛙”立体化种养模式,在大棚内实现梨枣、蔬菜、林蛙共生,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增加抗风险能力。此外,通过建设恒温冷库、为农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梨枣储存周期延长至全年,交易市场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5万元。
二、科技赋能产业链,“冻枣经济”激活新动能
为破解鲜枣储藏期短的瓶颈,昌邑市探索梨枣深加工,开发冻枣、枣糕、枣泥等系列产品。2024年,“冻枣”与哈尔滨“冻梨”的“双向奔赴”引爆网络,相关话题登上抖音热榜,观看量超900万人次,带动品牌曝光与销售热潮。
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支撑。当地合作社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广“五化战略”(规模化、品牌化、仓储化、服务化、融合化),并打造“大陆牌”梨枣绿色A级认证产品,奠定全国梨枣价格形成中心地位。
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共富新图景
依托梨枣产业,大陆村连续举办采摘节、文化展销等活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游客可体验采摘乐趣,品尝梨花水饺、秋梨膏等衍生产品,千年古梨园与现代农业示范园交相辉映,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村集体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产业收益反哺乡村建设。网格化治理、积分制管理等举措提升人居环境,大陆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结语
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从传统农业到创新业态,昌邑梨枣书写了盐碱地农业的逆袭传奇。未来,当地将继续深耕特色产业,让“小枣子”撬动“大振兴”,为齐鲁乡村振兴增添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