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双代表活动日赋能基层治理
近日,潍坊市潍城区乐埠山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代表活动日”主题活动。这场活动以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为纽带,将政策学习、实地调研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活动不仅吸引了辖区居民广泛参与,更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展现出基层治理的创新活力。
法律赋能:代表履职的“指南针”
活动伊始,乐埠山人大工委组织代表们系统学习了《代表法》等法律法规,重点解读了代表的权利义务、履职保障机制及联系群众的具体要求。这种“先学法、后办事”的模式,如同为代表们配备了精准的“指南针”,确保其在调研和监督过程中始终遵循法治轨道。一位参与学习的代表表示:“条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指导我们如何为群众发声的工具书。”

沉浸式调研:触摸产业发展的脉搏
理论学习之外,代表们走进潍坊冠瑞宏重工有限公司和山东金钻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项目现场,通过“沉浸式调研”观察建设进展与产业前景。这种“用脚丈量、用眼记录”的方式,让代表们直观感受到辖区经济“引擎”的轰鸣声。例如,在冠瑞宏重工车间,代表们发现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将产能提升了30%,这一数据背后是政府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调研结束后,多位代表提交了关于优化产业链配套的建议,推动形成了“发现问题—现场研讨—反馈解决”的闭环机制。

文化搭台:传统与现代的共融共生

尽管“四季村晚”新春文体大联欢是年初的独立活动,但其成功经验被融入本次“双代表活动日”中。代表们借鉴“村晚”模式,在社区广场设立政策咨询台,用秧歌舞、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惠民政策。这种“文化+政务”的融合,如同给严肃的政务工作裹上了一层“糖衣”,让居民在欢声笑语中了解养老补贴、子女入学等政策细节。一位七旬老人感慨:“以前觉得代表高高在上,现在他们坐在小板凳上和我拉家常,连方言都说得地道。”

成果转化:从纸面到地面的飞跃
活动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建议转化为实际行动。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双代表活动日”共收集群众意见47条,其中涉及道路修缮、垃圾分类等民生问题的建议已纳入街道“百日攻坚”计划。更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企业反映的“招工难”问题,代表小组协调人社局开设了“乐埠山专场招聘会”,首日便达成就业意向120人次。这些成果如同播撒在社区土壤中的“种子”,正在政策的阳光雨露下破土发芽。

长效机制:让“活动日”变成“日常功”
为避免“一阵风”式履职,乐埠山创新建立了“双代表”季度述职制度,要求代表每季度向选民汇报工作进展,并接受满意度测评。这种“答卷人”与“阅卷人”的角色互换,倒逼代表们把“活动日”的热情延续到日常。正如活动小组负责人所言:“我们不要昙花一现的热闹,而要细水长流的实效。”

从法律课堂到工厂车间,从文化舞台到居民院落,乐埠山的“双代表活动日”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履职网络。它既是一次成功的社区动员实验,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当代表们的身影频繁出现在街头巷尾,当企业的机器声与群众的欢笑声交织成曲,这座生态新城正书写着“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