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节

  【本报专稿】夜色渐浓,耶路撒冷老城区的石墙在夕阳余晖中泛着温暖的光泽。空气中飘散着烤饼与香料的独特气息,家家户户窗内透出明亮灯光,传来隐约的诵经与歌声。对于全球犹太家庭而言,这是一年中最神圣的夜晚——逾越节之夜的开端。

  逾越节,又称无酵饼节,是犹太历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为期七天(以色列境外为八天)。它并非一次简单的欢庆,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集体记忆重温,一次对自由与救赎的深刻沉思。整个节日的核心,是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回响与坚不可摧的文化传承。

  节日起源于《希伯来圣经》中《出埃及记》的记载。犹太民族曾在埃及为奴,受尽压迫。在上帝的引领下,先知摩西带领族人出走埃及,奔向应许之地。而“逾越”之名,正来自于那决定性的夜晚:上帝为惩罚埃及法老的背信,降下第十灾,击杀了埃及所有长子及头生牲畜,但却“逾越”了门框上涂有羔羊鲜血的以色列家庭,使他们得以幸免。这一夜,成为从奴役走向自由的转折点。

  因此,逾越节绝非仅是历史事件的简单纪念,其每一个细节都浸透着象征意义。节前,犹太家庭会进行极为彻底的大扫除,清除家中一切含有发酵成分的食品,甚至面包屑。这不仅是一种清洁仪式,更寓意着清除内心的傲慢、膨胀的自我(酵母在经文中常象征罪恶)与旧日的枷锁,以全新的、洁净的状态迎接自由。

  节期的核心仪式是逾越节家宴。家宴的流程被详细记录在一本称为《哈加达》的礼书中,家人朋友围坐桌旁,依序诵读、提问、回答、饮食、歌唱。餐桌上摆放的每一样食物都是历史的注脚:苦菜代表奴役的苦难;盐水中浸泡的芹菜或欧芹,象征被奴役先祖的泪水;一种由苹果、坚果和葡萄酒混合而成的泥状食物“Charoset”,代表犹太人在埃及被迫劳作的泥砖;烤羊胫骨则纪念当年在圣殿献祭的羔羊。

  而最重要的,是无酵饼。这是一种未经发酵、快速烤制的薄饼。它提醒人们,先辈们逃离埃及时如此匆忙,甚至面团都来不及发酵,只能带着生面上路,在阳光下烤成饼充饥。这扁平的、未经膨胀的饼,是谦卑、简朴和紧急时刻的永恒象征。

  家宴上最动人的环节,往往是最年幼的孩子起身发问:“今晚为何与其他夜晚不同?”这个问题,开启了整个出埃及故事的叙述。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问答与复述,民族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被无比鲜活地传递下去。正如一位参加家宴的长者所言:“我们不是在讲述祖先的故事,而是在诉说我们自己的故事。每一代人,都应当视自己为曾亲身走出埃及的一员。”

  时至今日,逾越节的庆祝在全球犹太社区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无论是在纽约的公寓,在巴黎的社区中心,还是在莫斯科的家庭厨房里,相同的仪式都在上演。对于离散各地的犹太人而言,逾越节家宴是连接彼此、强化共同体意识的坚实纽带。它超越了地域和政治的界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共振。

  与此同时,逾越节所蕴含的“追求自由”的普世主题,也吸引了众多非犹太裔人士的关注和思考。许多家庭会在家宴中设置一个空位和为先知以利亚预留的酒杯,表达对全世界所有仍受压迫、尚未获得自由之人的关怀与期盼,祈愿救赎与和平早日降临全地。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文化日趋多元的时代,古老的逾越节传统也在进行着温和的演变。除了严格遵守传统律法的家庭,一些革新派犹太社区和家庭会尝试将现代价值观与社会议题融入讨论,例如探讨当代社会中的各种“奴役”形式,或是在餐盘中加入新的象征物,以表达对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等议题的关切。互联网则让远隔重洋的亲人得以通过视频连线“共聚一桌”,技术成为了传承古老仪式的崭新桥梁。

  夜幕下的耶路撒冷,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里,烛光摇曳。年迈的祖父正将一块无酵饼掰开,分给围坐在旁的儿孙。孩子们睁大眼睛,听着那段听了无数遍却依然神圣的故事。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民族的血泪、挣扎与辉煌,对自由的永恒渴望,都浓缩在这块简朴的饼中,被细细咀嚼,融入血脉,再次启程。

  逾越节,年复一年地提醒着世人:记忆是抵抗遗忘的堡垒,故事是传承身份的舟楫,而对自由的向往,是人类心灵永不熄灭的火焰。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weifang.me/bianmin/985.html

上一篇鬼怒川

下一篇金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