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
引子:从早餐摊到城市名片
近日,潍坊肉火烧凭借一条单日播放量超150万的短视频再度“出圈”,金黄酥脆的外皮、滚烫爆汁的肉馅,让网友直呼“碳水快乐天花板”。这道承载着潍坊人乡愁的美食,不仅入选“潍坊十大地标美食”,更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成为城市文化输出的新符号。
百年传承:非遗技艺里的烟火气
潍坊肉火烧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最初以“乡火烧”形态出现,后经匠人改良,融入肉馅,逐渐形成“三分包、七分烤”的独特工艺。炭火炉烤制是其灵魂——面团包裹三肥七瘦的猪肉馅,在土炉中经历“烙”与“烤”的双重淬炼,油脂渗入酥皮,葱香与肉香交织,成就了“外酥里嫩、爆汁烫嘴”的极致口感。城隍庙老街的老字号店铺,至今保留着凌晨四点开炉的传统,食客排队等待的场景,已成为潍坊清晨最具烟火气的画面。
破圈密码:老手艺遇上新传播
非遗传承人们正以新形式延续肉火烧的生命力:
技艺活化:省级非遗传承人王丽英坚持“师带徒”模式,确保砍火烧、簸箕火烧等传统品类不失传;
跨界联动:顶流主播董宇辉直播扎制风筝时,现场体验肉火烧制作,吸引超10万网友围观;
数字化突围:老字号“王记”将烤制过程拍成短视频,真空包装技术让肉火烧跨越地域限制,成为游子“可邮寄的乡愁”。
市民声音:一口火烧半城香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肉火烧的香气!”在月河路经营店铺的陈师傅笑道。数据显示,潍坊超80%的早餐店售卖肉火烧,单价3.5元的精肉火烧日均销量可达千个。市民王女士感慨:“外地朋友来潍坊,第一站必是城隍庙肉火烧配豆腐脑,这是刻进DNA的待客之道。”
未来展望:美食IP赋能城市发展
随着“十大地标美食”评选落幕,潍坊正以肉火烧为支点,打造“美食+文旅”生态链:非遗工坊体验游、老街美食地图等项目的推进,让游客不仅能“吃一口”,更能“看懂一方”。正如网友所言:“潍坊的‘火’,是千年技艺的厚积薄发,更是读懂时代的智慧答卷。”
新闻采写说明
本文综合了历史渊源、工艺特色、传播案例、市民体验及政策导向等多维度信息,通过结构化叙事展现肉火烧作为文化符号的当代价值。所有引用内容均标注来源编号,便于读者追溯原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