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送技入企助力产业升级
近年来,潍坊市潍城区以“送技入企”为抓手,通过技术下沉、专家联动、政策配套等组合拳,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动能,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这一举措不仅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更构建了政企协同、产才融合的生态闭环。
技术直通车:专家团队破解企业“卡脖子”难题
在博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山东海化集团的焊接专家刘国鸿、李树基正手持焊枪演示高精度焊接工艺,数十名技术工人围拢学习。这种“手把手”教学的模式,正是潍城区“送技入企”的核心场景之一。专家团队深入产线,针对企业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优化焊接参数以降低能耗、改进工艺流程提升良品率等。类似的技术服务还延伸至服装制造领域——在耶莉娅服装集团,人民医院护师李赞武指导工人优化职业健康防护流程,而中百益家园的首席设计师代迎宾则分享服装设计的前沿趋势,推动传统制造向时尚智造跃迁。

政策护航:制度创新降低转型门槛
技术赋能需与政策支持同频共振。潍城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独资企业转型专窗”,简化档案交接、信息推送等流程,允许企业保留原字号和行业标识,避免因改制导致的品牌价值流失。对于未变更经营地址的企业,更是免去住所证明重复提交的繁琐,以“减法”思维为企业减负。此外,全区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通过标准化引领和软硬件协同改造,推动铸造等传统行业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例如,莱德机械通过引进智能生产线,不仅拿下美国订单,更实现能耗降低20%的“绿色效益”。

人才引擎:技能培训打通最后一公里
产业升级的本质是人才升级。潍城区人社局联合潍坊市技师学院启动“技能照亮前程”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智能制造、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定向培训,课程设计直接对标企业岗位需求。首批30名学员中,已有半数与重点企事业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既缓解了企业高技术人才短缺的痛点,又为青年群体铺设了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通道。

生态赋能: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
潍城区的实践并非孤立的技术帮扶,而是构建了“诊断-培训-落地-迭代”的全周期服务体系。一方面,政府牵头组织供需对接会,让企业与服务商零距离体验数字化改造场景;另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如某机械厂商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将产品迭代周期缩短40%。这种“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使得技术红利从“盆景”变为“风景”。

站在新型工业化的风口,潍城区以“送技入企”为支点,撬动了传统产业的价值重估。当技术专家的经验手册变成企业的标准作业流程,当政策红利的“及时雨”润泽创新土壤,这片老工业基地正悄然书写着“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并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