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纳里的使命

  在遥远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麓,有一个被云雾笼罩的村庄——塔里村。这里没有稳定的电力供应,没有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孩子们的教育依靠每年轮换的支教老师。直到三年前,一个名叫潘纳里的年轻人的到来,悄然改变了这座村庄的命运。

  潘纳里并非什么著名人物,他只是毕业于普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然而,他带着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使命来到塔里村:为村庄建造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这个计划最初被村民视为天方夜谭。“我们祖祖辈辈都这样过来了”,村里最年长的多吉老人摇着头说,“年轻人总是想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但潘纳里没有放弃。他花了六个月时间,带着干粮和测量工具,独自勘察了村庄周边的三条河流。每天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制图纸,计算数据。村民们逐渐被这个年轻人的执着打动,开始有人为他送来自家做的糌粑,有人主动帮他搬运器材。

  转机出现在2021年春天。潘纳里的大学导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听说了这个项目,主动帮助他联系了一家新能源企业。企业被潘纳里的坚持所感动,捐赠了涡轮发电机和输变电设备。与此同时,村里三十多名壮劳力自愿加入建设队伍,就连最初持怀疑态度的多吉老人也每天来到工地,为工人们送上酥油茶。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去年冬天,我们冒着大雪安装最后一段输水管。”村民次仁回忆道,“潘纳里第一个跳进冰河里,一干就是三个小时。当他爬上岸时,嘴唇都冻紫了,却还在笑着检查管道接口。”

  今年3月,电站终于建成发电。当第一盏电灯在村委会亮起时,全村男女老少都聚集在一起,许多老人流下了眼泪。如今,塔里村不仅实现了24小时供电,还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和远程医疗点。最让人欣喜的是,村里有5个年轻人受到潘纳里的影响,决定报考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

  “潘纳里从来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村支书格桑说,“他只是默默地做,用行动证明一切。他让我们明白,改变命运的不是电灯本身,而是追求光明的勇气。”

  现在,潘纳里已经开始新的计划:帮助邻近的两个村庄建设微电网系统。他的故事正悄然传遍喜马拉雅山区的各个村落,成为许多年轻人效仿的榜样。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他坚持这个使命时,这个腼腆的年轻人只是笑了笑:“我只是点亮了一盏灯,真正发光的是村民们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偏远的塔里村,一座小型水电站不仅照亮了山谷里的夜晚,更点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潘纳里的使命仍在继续,正如他常说的那样:“改变世界不需要宏大的叙事,只需要从点亮一盏灯开始。”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weifang.me/xinweng/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