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显成效

  奎文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显成效

  近年来,潍坊市奎文区将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号改革工程”,通过一系列贴近群众需求的创新举措,实现了从“跑多次”到“就近办”、从“时间长”到“审批快”的跨越式转变。这一变革不仅让企业感受到“园区事园区办”的高效便捷,更让普通市民体验到“10分钟便民服务圈”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政务服务下沉:从“大厅集中”到“全域覆盖”

  奎文区以区政务服务大厅为核心,构建了“1+4”辐射式服务体系,将服务触角延伸至街道、银行网点、商圈甚至流动的“大篷车”。例如,齐鲁创智园的企业负责人郭经理感叹:“如今在园区内就能完成审批,速度快得超乎想象。”这种“就近办”模式通过物理空间的重构,将政务服务像便利店一样布局在群众身边。数据显示,全区已有超过80%的常规事项可通过自助终端或社区窗口办理,相当于把“政务服务柜台”搬进了市民的“生活半径”。

  流程再造:用“减法”换取效率“乘法”

  在审批流程上,奎文区采取了“外科手术式”的优化策略。一方面整合重复材料,将原先需要提交的数十页表格压缩为“一表通办”;另一方面推行并联审批,企业开办时间从3天缩短至4小时,比“点一份外卖的等待时间还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还创新推出“政务服务+”模式,例如与银行合作实现“营业执照+开户”联办,让企业像“套餐消费”一样享受打包服务。

  技术赋能:让数据跑出“高铁速度”

  数字化手段成为提升效能的关键引擎。通过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奎文区实现了社保、税务等12个系统的“一网通办”,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可查询进度、可评价服务。12345政务服务热线则化身“民生传感器”,通过智能分拣和限时督办机制,将平均处理时效提升60%,群众满意度达98%。有市民反馈:“以前反映问题像往海里扔石子,现在当天就能收到回复,像收到了‘已读回执’。”

  服务升温:从“标准化”到“有温度”

  在奎文区的政务服务窗口,“首问负责制”和“延时服务”已成为标配。工作人员接受“情景模拟”培训,学习用“群众语言”解读政策,避免“政策在天上飘,群众够不着”的尴尬。某次暴雨天,政务大篷车开进老旧小区,为老年人现场办理医保续签,被居民称为“移动的便民伞”。这种“主动上门”的服务理念,让冰冷的流程有了人情味。

  长效机制:以企业获得感为“标尺”

  改革成效最终体现在市场活力上。2023年奎文区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3%,企业投诉量下降41%,形成鲜明的“剪刀差”曲线。区政府将企业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建立“体验官”制度,邀请普通市民担任监督员,确保改革不是“一阵风”。正如区领导所言:“政务服务的终极目标,是让企业和群众从‘知道能办事’变为‘相信能办好’。”

  这场效能革命仍在持续深化。奎文区计划年内推出“无感审批”试点,通过大数据预判群众需求,实现“政策找人”的智能升级。从物理距离的缩短到心理距离的拉近,这里的政务服务正书写着新时代“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生动实践。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weifang.me/xinweng/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