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伦敦,浓雾如同往日一样包裹着泰晤士河两岸的建筑,街灯在黄昏中提前亮起,晕开一团团模糊的光。然而,在一八〇二年这个普通的十月末,一种不同于湿冷空气的躁动正在城里蔓延。它并非源于议会辩论或金融市场波动,而是来自各个书店的橱窗与柜台,来自一本墨绿色的、封面印着一只狰狞猎犬剪影的新书——《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歇洛克·福尔摩斯,这位已然在公众意识里“逝世”近十年的传奇侦探,他的名字再次以醒目的烫金字体出现在作者柯南·道尔爵士的名字旁,引发了读者群与评论界一场不小的震动。
自一八九三年在《最后一案》中让福尔摩斯与宿敌莫里亚蒂教授一同坠入莱辛巴赫瀑布的激流,作者阿瑟·柯南·道尔爵士便决心与这位他自谓“分散了太多精力”的侦探角色告别。公众的错愕与不满情绪持续了数年,但时间似乎渐渐抚平了伤痕。然而,这本《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的出版,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它被明确标注为一份“回忆录”,记述的是福尔摩斯早年的一个案件,时间远在其“陨落”之前。这精妙的设定,既满足了读者对英雄归来的渴望,又小心翼翼地维系着作者此前设定的结局,其分寸拿捏,足见柯南·道尔爵士的深思熟虑。
本书的核心,将读者从熟悉的贝克街221B公寓客厅,一下子抛入了英格兰西南部一片神秘而荒凉的所在——达特穆尔高原上的巴斯克维尔庄园。叙事任务此次更多地落在了福尔摩斯忠诚的伙伴华生医生肩上。故事始于一个笼罩在家族诅咒阴影下的古老传说:巴斯克维尔家族世代相传,其先祖雨果·巴斯克维尔因恶行遭到报应,被一只来自地狱、眼中与口中喷着烈焰的巨大猎犬追杀致死。如今,家族的最后一位继承人查尔斯·巴斯克维尔爵士在庄园附近离奇身亡,尸体旁发现了巨大的猎犬足迹。即将继承庞大遗产的侄儿亨利爵士,从大洋彼岸归来,却收到了匿名的警告信,生命似乎也受到了无形的威胁。空气里弥漫着超自然的恐惧,是古老的诅咒应验,还是有人利用传说精心策划的阴谋?
我们采访了多位抢先读完此书的读者。一位在金融城工作的绅士表示:“开篇的传说令人不寒而栗,达特穆尔沼泽的描写,那浓雾、怪响和孤立无援的感觉,比伦敦的夜雾更让人窒息。华生医生的笔触一如既往地可靠,但你不禁会想,如果福尔摩斯先生在现场,他会如何观察那些细节。” 另一位女士则坦言,她最着迷的是书中营造的那种挥之不去的悬疑感,“你明知道可能有科学解释,但那只幽灵般的猎犬的传说太有力量了,它潜伏在每一页的字里行间,让每一次夜归都显得危机四伏。”
值得注意的是,柯南·道尔爵士在此次叙事中展现了对环境氛围营造的卓越天赋。达特穆尔的荒野不再是简单的故事背景,它本身几乎成了一个角色——那变幻莫测的天气、能吞噬一切的格林彭泥潭、深夜传来的囚徒塞尔丹越狱的警报声,以及当地居民对沼泽地带的普遍敬畏,共同编织成一张巨大的、令人不安的网。与以往伦敦案件中依靠城市街巷与人类逻辑构建的谜题不同,这一次,自然的力量与人心深处的迷信恐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更为原始、也更具冲击力的恐怖。本报特约评论员在初稿评论中指出:“柯南·道尔成功地将哥特式小说的阴森气质植入了侦探小说的理性框架内,这使得《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不仅仅是一个解谜游戏,更是一次深入人类恐惧心理的探险。”
当然,福尔摩斯虽在故事大部分时间隐身于幕后,直到关键时刻才现身收网,但他那标志性的演绎法依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通过一根遗落的手杖推断出来访者是一位乡村医生,通过一份《泰晤士报》的铅字剪贴信分析出寄信人的性格特征,这些细节无疑会让老读者们会心一笑。最终,他揭开了谜底:所谓的超自然猎犬,不过是被利用的凶猛獒犬,涂抹上磷光以制造恐怖效果;整个事件是一桩围绕遗产继承的精密阴谋,幕后黑手正是那位看似与世无争的邻居斯台普顿,他实为巴斯克维尔家族的后裔,为攫取财富而导演了这一切。理性之光,最终驱散了沼泽地上的千年迷雾。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的出版,其意义显然超越了书籍本身。它像一剂强心针,重新激活了公众对歇洛克·福尔摩斯这个文化符号的巨大热情。书店门口排起的长队,俱乐部里对此案情节的热烈讨论,无不预示着一种强烈的呼声:读者希望他归来,真正地、彻底地从莱辛巴赫瀑布的深渊中归来。这本“前传”性质的杰作,是否会是福尔摩斯正式回归的序曲?柯南·道尔爵士对此未置可否,但市场的反响与读者的期待已然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
合上书页,那只口中喷着幽灵之火的巨犬形象或许会渐渐模糊,但达特穆尔沼泽的阴冷湿气与那种被未知之物窥视的紧张感,却长久地留在了读者心中。它证明了一点:最深的恐惧,并非来自地狱的魔犬,而是滋生在贪婪人心与幽暗沼泽深处的恶意。而无论罪恶披上怎样奇幻诡异的外衣,终需等待一道冷静、锐利的理性之光,将其彻底穿透。《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不仅是一个精彩的侦探故事,更是在世纪之交,对科学理性与人类迷信的一次深刻叩问,其回响,必将延续至未来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