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意盎然的潍城区十笏园文化街区,非遗传承人正通过直播镜头展示风筝扎制技艺,4K高清画面中,竹篾翻飞与颜料晕染的细节被放大,沉睡的文化密码被数字技术唤醒。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园林,不仅保留了“北国小园之首”的雅致格局,更通过灯光秀、非遗演艺空间等现代元素,成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地标。
工业遗产蝶变:坊茨小镇的文旅新生
胶济铁路沿线的坊茨小镇,曾是近代工业发展的见证者。166处德日建筑群经修缮后,与炭矿遗址文化园、坊子博物馆共同构成工业遗产廊道。2024年,小镇因影视剧《南来北往》的热播“出圈”,游客可在此沉浸式体验铁路转盘、老式火车头等场景,感受百年工业文明的厚重与创新。
古民居修缮:留住城市根脉
松园子古民居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市场化运营焕发活力。12处明清院落经4500万元修缮后,引入非遗文创、老字号餐饮等业态,与十笏园、万印楼等形成文化集群。这一“修旧如旧”的工程,既保留了潍坊传统民居的起居形态,又通过戏曲演出、手工体验等活动让历史“活”在当下。
溯源文脉:营陵古城与齐文化之源
昌乐县营丘镇的营陵古城遗址,是姜太公受封齐国的首个都城所在地。太公祠、古城墙等遗迹承载着“因俗简礼”“尊贤尚功”的治国智慧,成为研究齐文化的重要实证。当地通过建设太公文化村,将历史叙事融入研学旅游,让三千年前的文明基因继续滋养现代城市精神。
潍坊以“整体保护、活态传承、创新发展”为理念,通过立法保障、校地合作、国际传播等多元路径,推动历史遗存从“静态保存”转向“动态生长”。这座“文脉之城”正以千年积淀为底蕴,书写文化遗产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