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滨海区:红色联盟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潍坊滨海区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一股红色力量正悄然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创新构建“红色联盟”机制,当地将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动能,为地方政府、企业管理者与社区组织搭建起协同共进的桥梁。
红色联盟:织密区域发展的组织网络
7月1日,“红色海岸线联盟”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潍坊港区集装箱公司、渤海湾港市场营销中心等企业代表走进潍坊滨海公安忠诚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学习强化使命担当。这种跨行业、跨部门的党建共建模式,如同一条纽带,将港口经济、公安服务等关键环节紧密串联。而在央子街道,社企联建的实践更为深入——黄水东调、惠泽、龙泽等企业党支部与潍坊农商银行滨海支行营业部党支部携手,以“党建引领-社企联建谋发展”为主题,推动社会治理与企业运营的同频共振。

这种联盟并非简单的会议联合,而是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动的“三联机制”,破解了以往“各自为政”的困局。例如,港口企业与公安部门共建后,物流效率与安全保障同步提升;银行与社区党支部的合作,则为小微企业提供了精准的金融支持。
红色引擎:驱动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潍坊滨海区的发展定位清晰而雄心勃勃:打造“中国药谷”“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绿电产业园”。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党建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当地实施的“红色引擎”工程,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先锋岗设在项目一线,使园区建设与党建工作同步规划、同步推进。

以新材料产业为例,园区党委牵头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党员技术骨干带头突破“卡脖子”难题,如同为生产线装上了“红色芯片”。而在“绿电产业园”项目中,党建共建单位通过联合调度会议,协调土地、政策、资金等资源,项目落地周期缩短了30%,展现出“1+1>2”的协同效应。

红色根基: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堡垒
党建共建的深层价值,在于凝聚思想共识。潍坊滨海区经济发展局党总支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的具体行动。例如,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党员专班推行“首问负责制”,企业诉求的响应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24小时内,被企业家们称为“滨海速度”。
社区层面则通过“共治共享”理念,将党建融入民生细节。央子街道的共建党支部联合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改造绿化带,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恰是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来源。一位社区老党员感慨:“过去开会是读文件,现在开会是解难题。”
红色未来:构建可持续的共生生态
潍坊滨海区的实践表明,党建共建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需要制度保障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区已形成“季度联席会”“年度评估考核”等规范化流程,确保共建项目“开花结果”。例如,红色联盟成员单位每季度需提交共建成果报告,评估结果直接与企业信用评级、政策扶持挂钩,形成“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的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药谷”等三大产业集群的崛起,党建共建的“滨海模式”或将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正如一位参与共建的企业负责人所言:“党组织搭台,企业唱戏,最终受益的是整个滨海区。”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党建与发展的双螺旋结构,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