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区前置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奎文区前置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潍坊市奎文区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打破传统政务服务的被动模式,通过“前置主动服务”机制,推动政务服务从“柜台后”走向“家门口”,从“等诉求”变为“送方案”。这一变革不仅重构了审批服务流程,更以数字化为引擎,打造出“园区事园区办”“特殊群体无忧办”等创新场景,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区域性样板。

  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机制创新的核心逻辑

  奎文区将“前置主动服务”定义为在群众和企业尚未提出申请前,通过数据研判、需求预判和流程优化,主动介入解决问题的服务模式。其核心在于三个转变:一是服务主体从“窗口坐等”变为“上门问需”,依托“1+8+N+X”优商工坊服务网络,将1400余项政务服务下沉至园区自助终端,实现“7×24小时不打烊”办理;二是服务对象从“泛化覆盖”转向“精准滴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推出上门帮办,针对企业设立“惠企服务专员”团队;三是服务流程从“串联审批”升级为“并联推送”,通过数字化系统自动关联事项,减少重复提交材料环节。这种“未诉先办”的机制,如同为政务服务装上“预警雷达”,提前扫描堵点并触发解决方案。

  数字化赋能:让“跑腿”变“跑数据”

  奎文区将技术驱动作为服务升级的底层支撑。一方面,构建“不见面审批”体系,企业开办、社保医保等高频事项全程网办,通过电子证照互认实现“无纸化通关”;另一方面,部署政务服务综合一体机,集成税务缴费、不动产权证书打印等功能,企业管理者在园区内步行5分钟即可完成跨部门业务。数据显示,该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后,企业办事平均跑动次数减少72%,审批时限压缩65%。这种变化类似于将过去的“多头跑、反复问”升级为“一键下单、全程托管”的智能配送模式。

  场景化落地:企业群众的获得感从何而来

  在潍坊恒信产业园,新入驻企业通过“优商工坊”服务中心,3小时内同步完成营业执照申领、公章刻制、税务登记等全流程手续,比传统模式节省2个工作日。而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社区网格员会携带移动终端上门办理低保认证、医保激活等业务,解决“最后一米”难题。区审批服务局局长张传俭指出:“贴近园区、贴近企业、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要求服务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每个需求末端。”这种差异化服务设计,如同为不同用户定制“政务套餐”——企业获得“加速包”,弱势群体拿到“暖心包”。

  长效化保障:制度设计如何避免“一阵风”

  为确保“前置服务”可持续,奎文区建立了三重保障机制:一是需求响应闭环,通过企业走访、大数据分析生成“需求清单”,按季度动态调整服务事项;二是效能监督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服务响应速度、群众满意度进行量化考核;三是能力提升计划,定期开展窗口人员“全科+专科”培训,使其既精通跨领域基础业务,又掌握特定群体服务技巧。这种制度设计类似“政务服务的GPS导航”,既能实时修正路径,又能预警潜在风险。

  从奎文区的实践可见,政务服务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迭代,更是服务理念的重构。当政府角色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当“被动响应”进化为“主动治理”,企业和群众收获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对公共服务信任感的增强。这一改革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以需求侧改革牵引供给侧创新,用“政府多跑一步”换“群众少跑一路”,方能真正实现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好办”的质变。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weifang.me/xinweng/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