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独家报道】深夜的影视产业园三期依旧灯火通明,导演陈恪握着保温杯站在监视器前,镜头里暴雨如注的码头正在上演一场关键对峙。这是电影《逆天而行》开机第107天,剧组成员们踩着积水穿梭于钢架与缆绳之间,仿佛与影片中那群在绝境中挣扎的角色产生了奇妙的重叠。
这部由青年导演陈恪执导、总投资达2.3亿元的灾难动作片,自年初备案起就引发业内关注。影片讲述远洋货轮\"启明号\"遭遇超强台风后,船员们在通讯中断、动力全失的绝境中自救求生的故事。不同于传统灾难片的叙事模式,影片将大量篇幅聚焦于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博弈与人性抉择。
\"我们搭建了1:1的万吨货轮剖面模型,包括25米深的巨型水槽和270度环幕投影系统。\"制片人赵薇在探班采访时指着高达四层的钢结构场景介绍。为还原真实台风场景,剧组与国内顶尖流体力学实验室合作,开发出基于真实海洋数据的数字模拟系统,每秒可生成超过300万颗水滴的运动轨迹。
在演员阵容方面,金鸡奖得主张译饰演的船长与柏林电影节最佳配角黄轩扮演的大副形成鲜明对照。\"剧本最打动我的是没有绝对英雄,\"张译在化妆间隙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个角色都在经历自我怀疑和重建,就像暴雨中那艘随时可能倾覆的货轮。\"为塑造人物,主要演员均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海事培训,真实体验过在八级风浪中操作船舶的惊险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灾难场景与气候变化的隐性关联引发深思。编剧团队在采风过程中调研了多位远洋船员和气象专家,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2019年'蝴蝶台风'真实事件中,有船员在日志里写道:'我们正在经历教科书上不存在的天气'。\"编剧刘航透露,这句话最终成为电影的重要注脚。
特效总监迈克尔·约翰逊曾参与《地心引力》制作,他带领的中外团队开发出新型流体渲染技术:\"我们不再满足于呈现巨浪的视觉冲击,更要让观众感受到每滴水珠携带的能量,当2000吨海水砸向甲板时,那种压迫感应该穿透银幕。\"
相较于技术层面的突破,影片的人文表达同样值得关注。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张卫认为:\"《逆天而行》看似在讲述人与自然对抗,实则探讨的是人类如何与不确定性共处。在气候变化加剧的当下,这种思考具有超越类型片的现实意义。\"
尽管遭遇疫情反复和极端天气影响,剧组仍按计划完成前期拍摄。杀青当天恰逢真实台风过境,外景地实测风力达到九级。场记本上记录着这样一段对话:当制片人询问是否要推迟收官戏时,陈恪望着监控屏上翻滚的乌云答道:\"这不正是我们电影要表达的吗?\"
据悉,《逆天而行》已完成后期制作的三分之一,预计将于明年暑期档与观众见面。随着首支预告片在北美电影市场展引发热议,已有包括Netflix在内的12家国际发行方抛出橄榄枝。这部电影能否如主创团队所期待的那样,在视听奇观之外叩响更深层的时代回音,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在近期举行的看片会上,有观众在调查问卷上写道:\"当银幕上的探照灯刺破雨幕,我仿佛看见人类在无尽黑暗中划出的那道微小却倔强的光。\"这或许正是灾难类型片存在的意义——在毁灭性的力量面前,记录下那些不肯熄灭的生命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