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十一点十七分,雨声敲打着城南老区褪色的窗棂。位于和平路127号的佳苑小区三楼传来一声闷响,但很快被雷声吞没。直到一小时后,下夜班的邻居发现301室门缝渗出的暗红色液体,一场持续十九个月的追凶拉锯战就此拉开序幕。
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队长张卫东在凌晨三点赶到现场时,技术人员已经完成了初步勘查。“门窗完好,无强行闯入痕迹,受害者身中七刀,但屋内没有任何财物丢失。”他站在细密的雨幕中告诉记者,受害者为独居女性,32岁,是一名会计师,社会关系简单,初步排查未发现与人结怨。这个普通的雨夜命案,从此成了刑警队最棘手的案件之一。
随着调查深入,警方在受害者手机里发现了一个加密相册,里面保存着七张拍摄于不同时间的照片:每张都是同一个模糊的男性背影,穿着深色连帽衫,站在受害者公司楼下、小区门口甚至单元门洞前。最早的一张拍摄于案发前两个月。
“这是一起有预谋的跟踪杀人案。”张卫东说。但监控录像始终未能捕捉到清晰的正脸,嫌疑人总能在各个监控盲区完美隐身。警方模拟出超过二十种可能的行动路线,排查了周边三百多个监控探头,最终只拼凑出一个轮廓:身高约175公分,体型偏瘦,习惯性低头耸肩。
案件在第二个月登上本地新闻头条,标题写着《雨夜魅影:谁杀死了会计师?》。报道发出后三天,警方接到47个线索电话,排查了31个有前科的人员,甚至远赴甘肃调查一名三个月前刚出狱的抢劫犯,但所有线索都指向了死胡同。
转折发生在案发第五个月。一位便利店店员提供了一条关键信息:案发当晚九点左右,一名符合描述的男性在店里买了包烟,付款时手套内侧露出了一截深蓝色制服袖口。警方立即将搜索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穿着深蓝色制行业的单位——快递员、铁路工人、工厂技工、保安……
就在调查组全力排查制服线索时,第二起命案发生了。距离第一起案件整整十三个月后,城西开发区一名纺织女工在下夜班回家途中遇害,作案手法如出一辙:雨夜、连帽衫背影、七刀毙命、无财物损失。唯一的区别是,这次监控拍到了稍清晰的画面——嫌疑人左腿走路时略显僵硬。
专案组警员李明浩已经连续三个月每天工作16个小时。“我们排查了全市138家使用深蓝色制服的单位,走访了超过2000名员工,看了差不多三万小时的监控录像。”他的办公桌上堆着半人高的案卷,最上面一份标注着“第49次案情分析会”。
民众的恐慌情绪在蔓延。网络论坛上出现大量讨论帖,有人猜测是专业杀手,有人认为是仇富心理作祟,更有人编造出“雨夜杀人魔”的都市传说。警方压力与日俱增,成立了六十人规模的专案组,悬赏金额提高到二十万元。
突破发生在第十七个月。一位社区民警在走访时听说,有个总穿深色连帽衫的男子经常在凌晨出现在老城区网吧附近。经过两周蹲守,警方锁定了三名符合特征的人员,其中一人左腿有轻微残疾。
“当我们终于拿到搜查令时,手都在抖。”参与行动的刑警王薇告诉记者。但在嫌疑人住所,他们只找到一堆叠得整整齐齐的旧报纸,上面全是关于案件的报道,每篇都用红笔圈出了警方公布的细节漏洞。
截至发稿时,该案仍在侦办中。警方表示最近已经收到重要线索,正在加紧核实。十九个月来,办案人员换了三批,但张卫东依然每天最早到办公室。他的电脑屏保还是第一起案发现场的照片,下面写着一行小字:“总会有人记得。”
夜幕再次降临,雨水顺着警局窗户蜿蜒而下。调查组的灯光依然亮着,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又一个新线索正在等待核实。而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或许有人正注视着雨幕,等待着下一个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