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深处,一本厚重的书籍静静陈列于特藏室。深色皮革封面上的烫金字体已然黯淡——《牛津英语词典》。然而,这部堪称英语世界基石的工具书背后,隐藏着一段被尘封近百年的传奇。直到最近,随着一批私人信札的公开,这部词典最不可思议的编纂往事才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事情要追溯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当时,语言学教授詹姆斯·默里接受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主持编纂有史以来最全面的英语词典。这项工程之浩大,远超常人想象:需要梳理自英语诞生以来的所有文献,收录每个词汇的演变历程,并配以详实例证。默里教授在密尔沃斯学校旧址设立了名为“缮写室”的工坊,向全球发出求助,呼吁志愿者为词典收集词汇引例。
在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中,有一位名叫W.C.迈纳的医生格外引人注目。他居住在伯克郡克洛伊顿小镇,寄来的引例卡片不仅数量惊人,且精确度无与伦比。二十年如一日,迈纳医生贡献了近万条引例,成为词典编纂中最可靠的支柱。默里教授多次在编纂会议上称赞这位“隐居的学者”,想象他应是乡间一位饱学的绅士,在藏书丰富的书房中从容研究。
真相的揭开源于一个偶然。1896年秋,默里教授决定亲自前往克洛伊顿拜访这位素未谋面的挚友。按照地址寻去,他震惊地发现,那里并非乡间别墅,而是布罗德莫尔刑事精神病院。更令他难以置信的是,迈纳医生并非在此行医,而是作为一名被永久收容的病人。
在医院会客室,两位神交已久的朋友第一次见面。身着维多利亚时代三件套西装的默里,面对着穿着病号服的迈纳,两双手跨越阶级与境遇的鸿栅,紧紧相握。
随着交往深入,默里逐渐拼凑出迈纳的人生轨迹。这位耶鲁大学医学院的高材生,曾是美国内战时期的外科军医。战争中的血腥创伤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在一次病发时,他误杀了一名伦敦工人,因此被判定为刑事精神病患者,无限期羁押于布罗德莫尔医院。
“在词典编纂中,我找到了救赎。”迈纳在给默里的信中这样写道,“每个词语都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正常世界的一角。”
这段非凡的友谊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默里教授不顾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偏见,多次在学术委员会上为迈纳辩护,称他是“英语世界最杰出的语文学者之一”。他甚至联合多位知名学者,成功说服内政部为迈纳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包括独立的房间和建立个人图书馆的许可。
而迈纳医生在词典编纂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他的病房里堆满了各类古籍,从乔叟到莎士比亚,从医学专著到神学论文。在警卫的看守下,他日复一日地阅读、摘录、整理,为每个词语寻找最恰当的例证。有来访者描述,当迈纳谈论词源学时,他的眼睛会闪烁着特殊的光芒,那种专注与热情,让人忘记他身处何地。
“他们共同创造了学术史上的奇迹,”当代词典学家埃米莉·哈里森在研究这段历史后评论道,“迈纳提供的引例不仅数量庞大,质量也极高。他对词汇的微妙差异有着近乎直觉的把握。”
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对“绝望”一词的编纂。迈纳提供的引例来自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在绝望的泥沼中,我几乎窒息。”这个词条他反复修改了十三次,最终附上的注解中写道:“此词承载着人类最深沉的情感波动,需谨慎对待。”
1910年,在默里教授的不懈努力下,迈纳终于获释,转往一家私立疗养院。五年后,迈纳安详离世,床头放着刚刚出版的词典最新分册。
如今,当我们翻开这本厚重的词典,在无数词条背后,是两位非凡人物用友谊和学识书写的传奇。默里教授在晚年回忆录中写道:“有时,最明亮的灯光恰恰来自最黑暗的角落。迈纳医生教会我的,不仅是语言的精妙,更是人性的光辉。”
这段持续近四十年的合作,不仅造就了英语世界最伟大的词典,更见证了两个灵魂在学术圣坛上的平等对话。它提醒着我们,知识的殿堂向所有真诚的求知者敞开,无论他们身处象牙塔顶,还是命运深渊。
在词典“友谊”词条下,编纂者选择的最后一个例证恰如其分:“真正的友谊能跨越一切障碍,如同阳光穿透最厚重的云层。”这个例证,正是默里教授从他与迈纳医生的通信中亲自选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