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王

  初夏的华北某训练基地,风卷起沙尘,打在迷彩服上噼啪作响。一场高强度、多兵种联合对抗演习刚刚落下帷幕,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人群中,一位肩扛枪王荣誉徽章的三级军士长格外引人注目,他那张被阳光和风沙雕刻出粗粝线条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胜利的喜悦,反而眼神专注地扫过场上每一处战术点位,复盘着刚刚的每一个细节。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兵王”的典型代表之一——第82集团军某旅士官长,高强。在这个属于士兵的崇高称谓背后,凝聚着的并非天赋异禀的神话,而是一段段用汗水、鲜血乃至极限挑战写就的、沉默而坚实的成长之路。

  “兵王”,在解放军的话语体系里,并非一个正式的军衔,而是对那些技艺超群、经验丰富、在专业领域达到顶尖水准并作出卓越贡献的高级士官的尊称。他们是强军兴军征程上的基石,是战斗力生成链条上最关键、最活跃的环节。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硝烟弥漫的演训一线,在精密复杂的高新装备操作台前,在传帮带教的练兵场上。

  高强的故事,是这个群体的一个缩影。十九年前,他从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入伍,带着山里娃特有的质朴和倔强。新兵连第一次步枪射击,他脱靶了三发,成绩垫底。嘲笑声并未击垮他,反而激起了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据他的老班长回忆,高强当时像个“着了魔”的人形枪架:据枪练习,别人顶半小时,他一练就是两小时,肘部磨破了皮,鲜血浸透作训服,和沙土凝固在一起;夜间瞄靶,他在枪管上挂上灌满水的水壶,甚至叠放弹壳,追求极致的稳定。为了读懂“风”,他成了训练场边上的“气象员”,观察不同风速下草叶的摆动、旗帜的舒展,记录下每一次射击时的风偏修正量。一年后,集团军狙击手比武,高强这个名字,如同一匹黑马,横空出世,以绝对优势夺魁。如今,他已是全军闻名的狙击教练员,带出的骨干遍布各部队。

  然而,现代战争早已超越了单打独斗的“冷枪英雄”时代。高强的“王”者之路,更体现在他对合成作战体系的深刻理解和融入能力。随着部队装备更新换代,他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狙击步枪,而是嵌入庞大信息化作战体系中的新型精准步枪系统。面对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操作系统界面,这位曾经靠肉眼和手感吃饭的“老枪”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时真是头大,感觉像小学生看天书。”高强坦言。但他没有退缩,买来大量信息化、电子技术书籍,从最基础的理论学起,拉着厂家的技术工程师和旅里的工程师问个不停,笔记本记了厚厚一摞。深夜的学习室,常常只有他一个人对着模拟训练平台反复操作的身影。凭着这股钻劲,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新装备,还结合实战经验,提出了三项技术改进建议,被厂家采纳,有效提升了装备的战场适应性和人机工效。他总结出的“快速校枪法”、“复杂电磁环境下精准射击要领”等训法战法,在全军范围内得到推广。

  “一个人强不算强,大家强才是真的强。”这是高强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士官长,他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孵化”更多的战斗力种子。他带的班,是全旅有名的“尖刀班”,更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下士小李刚分到班里时,体能、技能都是中下游,有些灰心。高强没有简单地批评,而是为他量身定制了“强化套餐”,并用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他。训练场上,高强是严苛的教官,一个动作不标准,反复纠正几十遍;生活里,他又是兄长,关心着每个战士的冷暖。三年后,小李在全旅军事技能大赛中夺得综合第二名,荣立三等功。看着徒弟的成长,高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多年来,他培养出训练骨干百余名,其中二十多人立功受奖,十余人考学提干,成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

  高强的身上,有着中国“兵王”们共同的品质: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对军人职业的无限热爱,对打赢能力的不懈追求。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的极致坚守和创造,汇聚成了支撑共和国钢铁长城的磅礴力量。从北国雪原到南国林海,从西部戈壁到东方海域,无数个像高强一样的“兵王”,正默默扎根在战位之上。他们驾驭着新型战车驰骋,操控着信息化装备决胜千里,维护着尖端武器系统时刻待命。他们是操作员、教练员,更是战斗员、指挥员的得力助手,是链接军官决策与士兵执行的关键枢纽。

  深秋时节,一场实兵实弹演习即将展开。指挥所内,荧屏闪烁,指令频传。高强沉着地坐在新型侦察指挥终端前,飞速处理着前方传回的数据信息,冷静地向小组成员下达指令。他的动作娴熟、精准,眼神中透露出的是历经千锤百炼后的自信与从容。窗外,铁流滚滚,蓄势待发。这平静之下所蕴含的雷霆万钧之力,正是由千千万万个“高强”所铸就。他们是中国军队战斗力最深厚的根基,是强军兴军伟大实践中最活跃的因子,是当之无愧的“兵王”。他们的故事,每一天都在中国军队迈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中,静静地书写着新的篇章。他们的存在,无声却有力地宣告:人民军队的士兵,有能力、有决心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支军队的未来,充满希望。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weifang.me/wenhua/1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