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副总统称中国为“乡巴佬”引发国际舆论哗然‌

  

  2025年4月8日 综合报道‌

  美国副总统万斯近日在公开场合使用“中国乡巴佬”(Chinese Peasants)一词,引发中美外交风波及全球舆论批评。这一争议性言论不仅暴露美国政客对华认知的严重偏差,也折射出中美关系面临的新挑战‌。

  事件经过:争议言论如何发酵

  4月6日,万斯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谈及对华贸易政策,声称美国“向中国乡巴佬借钱,再购买他们制造的东西”,并将美国经济问题归咎于“全球化失败”‌。该言论随即被BuzzFeed等媒体曝光,相关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尽管万斯试图以“直白表述”为其言论辩护,但其措辞被普遍视为带有种族主义色彩‌。

22.png

  中方回应:斥责“无知且无礼”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4月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明确回应:“美国副总统的言论既无知又缺乏基本礼貌,中方对此感到诧异与悲哀。”他重申中方对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立场,并强调此类言论无助于解决两国分歧‌。

  舆论批评:从网民嘲讽到战略反思

  网友讽刺‌:“2025年还用‘乡巴佬’形容中国?他该看看中国的高铁、电动汽车和先进医疗体系!”‌

  媒体分析‌:BuzzFeed指出,万斯的言论令美国国际形象受损;《纽约时报》评论称,这种“经济问题种族化”的话术是“21世纪黄祸论翻版”‌。

  历史对比‌:有网民提醒,中国文明史远超美国,“白人至上主义早该被摒弃”‌。

  背景透视:政治策略与贸易战困局

  万斯出身美国“铁锈地带”,曾以底层逆袭故事成名,但其言论被指转移国内矛盾。分析认为,他试图通过煽动民粹巩固特朗普时代“制造业回流”政策,却忽视中美产业链深度绑定的事实‌。例如,美国电动汽车电池60%材料依赖中国供应,强行“脱钩”将导致产业倒退‌。

  中方反制与美方困境

  在万斯发表言论后,中国于4月7日宣布对美国输华商品加征34%关税,并将16家美企列入贸易黑名单。此举直接冲击美国民生领域,导致超市物价飙升,民众抗议声浪加剧‌。美媒坦言,2018年对华加征关税已证明“搬石砸脚”,如今重蹈覆辙恐令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国际观察:傲慢与焦虑的并存

  万斯事件凸显美国政客面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既试图以贬低性话语维持“优越感”,又难掩对自身霸权衰落的焦虑‌。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评:“当‘中国制造’成为全球供应链核心时,美国却仍在重复过时的剧本。”

  结语‌

  这场由不当用词引发的风波,已超越语言争议本身,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缩影。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相互尊重,将是考验两国智慧的关键课题。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weifang.me/xinweng/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