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潍坊市主城区一项备受瞩目的生态工程——白浪河绿道(市区段)改造提升项目正式通过竣工验收。这项工程不仅新增了20公里的亲水绿道,更以生态修复为核心,将昔日的城市河道转变为集休闲、景观、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绿色长廊,成为潍坊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样本。
生态修复:从治水到营城的系统性工程
白浪河作为潍坊中心城区最长的景观河道,其改造提升绝非简单的景观美化。工程团队通过河道清淤、植被恢复、湿地构建等技术手段,系统性修复水体自净能力。例如,在河岸带种植芦苇、菖蒲等本土水生植物,形成天然的“生态滤网”,有效拦截面源污染;同时引入阶梯式护岸设计,既缓解水流冲刷又为微生物群落提供栖息空间。这种“近自然工法”的运用,使得白浪河水质较改造前提升了一个等级以上,沿岸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20公里绿道:串起城市生活的绿色项链
新建设的亲水绿道以“慢行优先”为理念,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配合智能照明系统和休憩驿站,形成贯穿城区的“绿色动脉”。市民王女士感叹:“以前河边只有泥泞小路,现在推婴儿车都能轻松散步,傍晚还能看到白鹭在浅滩觅食。”这条绿道如同一条项链,串联起12处口袋公园、3个文化广场和多个滨水观景平台,日均接待游客量突破万人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绿道沿线设置的科普标识牌,将生态知识融入游憩体验,让市民在漫步中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
多方协作:创新机制保障长效运营
该工程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政府主导+专业机构+公众参与”的创新模式。在6月21日的竣工验收专题会议上,市园林环卫服务中心联合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单位,严格对标生态环保指标进行验收评估。后续管理中将引入“市民河长”制度,通过志愿者巡查反馈机制确保设施维护。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邹晓东表示:“我们不仅要建好工程,更要建立全民共享、全民共治的长效机制,让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城市双修:生态效益与经济活力的共振
白浪河项目的意义早已超越单一的环境治理。根据潍坊市“1386”生态环保工作思路,这类工程正推动着城市发展模式的深层转型:一方面,河道周边地块因环境改善溢价率达15%,带动了文创、休闲产业的集聚;另一方面,碳汇林带的建设预计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超2000吨,为城市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撑。这种将生态修复与空间重构相结合的“城市双修”实践,为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站在新竣工的观景台上远眺,白浪河碧波荡漾,两岸绿荫如盖,跑步者、垂钓者、写生者构成一幅和谐的城市画卷。这条流淌千年的母亲河,正以崭新的生态面貌,讲述着潍坊这座工业城市向绿色宜居之城蜕变的时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