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奎文区加速交通建设:打通‘断头路’构建智慧路网,千亿投资赋能城市发展

  

  近年来,潍坊市奎文区以“项目建设突破年”为契机,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生工程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抓手,通过打通“断头路”、完善路网体系、推进重大项目等举措,持续提升区域交通承载能力。当前,全区正抢抓施工黄金期,以“加速度”推动道路建设,为市民出行“舒筋活络”,为城市发展“强筋健骨”。

  打通“微循环”:新元巷与新华西路贯通惠民生

  近日,新元巷与新华西路两条道路的正式通车,成为奎文区优化区域交通的缩影。这两条道路的打通,不仅显著提升了周边学校、社区的通行效率,更通过缩短通勤时间直接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指数”。一位接送孩子的家长表示:“过去绕行需要多花15分钟,现在步行就能直达校门,安全又省时。” 此类“小而美”的支路建设,如同为城市毛细血管“清淤”,有效缓解了主干道的通行压力。

  构建“大动脉”:13条主次干道建设同步推进

  奎文区今年计划新建续建13条主次干道及城市支路,形成“主动脉+毛细血管”的立体化路网。以龙甲街西段为例,这条全长500米的道路不仅涵盖路基铺设,还同步实施排水、照明、通信等“多杆合一”工程,相当于为城市植入一条“智能神经”。建成后,它将串联起周边商业区与住宅区,使车流分流效率提升30%以上。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我们采用‘一路一策’设计,比如学校周边增设彩色防滑路面,商业区预留智慧停车接口,让每条路都‘量身定制’。”

  千亿投资赋能:146个项目锻造核心竞争力

  在更高维度上,奎文区将交通建设纳入总投资1280亿元的146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大盘中。这种“交通+产业”的捆绑式开发模式,好比为经济引擎加注“高标号燃油”。例如,北海路轨道交通配套工程不仅改善路面状况,还预留了未来与高铁站衔接的立体换乘空间,为城市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埋下伏笔。数据显示,每1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可带动周边土地增值约5%-8%,这种“杠杆效应”正在奎文区逐步显现。

  科技赋能:从“尘土飞扬”到“智慧工地”

  在施工过程中,奎文区引入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无人机航拍、BIM建模等技术,实现工程进度“日清日结”。新华西路施工期间,工程师利用3D摊铺技术将沥青平整度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堪比“用手术刀做拉面”。此外,智慧路灯系统能根据车流量自动调节亮度,每年可节电20万度,相当于200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民生导向:畅通“最后一公里”

  道路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服务民生。奎文区在项目规划阶段便通过“市民议事厅”收集建议,例如在新元巷增设非机动车道隔离栏,在幼儿园路段加装声呐降噪设施。这种“接地气”的设计思维,使得道路通行满意度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正如区领导在调研中强调:“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好‘民心账’,让每一条路都成为连接党和群众的‘连心路’。”

  眼下,奎文区正以“一刻不等”的紧迫感推进项目建设。随着秋冬季施工旺季的到来,更多道路将陆续通车,届时“15分钟生活圈”覆盖率有望突破90%。这片热土上,每一条延伸的标线,每一盏点亮的路灯,都在无声诉说着城市进阶的故事。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weifang.me/bianmin/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