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2.1万个“新课桌”,撬动教育公平的“关键一子”
近年来,潍坊市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强市建设的重要基点,通过强化政府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2025年秋季,潍坊中心城区迎来教育基础设施的重大升级——15所新建中小学将集中投用,新增学位2.1万个,这一规模相当于为整座城市一次性增加40个标准班级的容量,如同在教育的棋盘上精准落下关键一子,有效缓解了长期存在的学位供需矛盾。
三年攻坚行动结硕果:从规划到落地的教育突围
这一成果源于潍坊市自2021年启动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以潍城区为例,该区三年内累计投资30亿元,新建15处中小学和30处幼儿园,新增学位2.8万个,其中2021年投入使用的潍阳学校已成为区域教育标杆。而根据《潍坊市中心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到2025年中心城市将形成幼儿园686所、小学276所、初中120所、高中22所的立体化教育网络。今年秋季集中投用的52所学校中,仅潍城区就包含3所小学、1所初中和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学位近4000个,如同为教育肌体注入了新鲜血液。
硬件升级背后的民生温度:精准破解入学难题
新建学校的布局充分体现了"靶向治疗"思维。以投资32680万元的潍城区望留中心学校为例,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配备78个标准化教室、400米塑胶跑道及现代化体育馆,可解决周边1620名小学生和1500名初中生的就学需求,彻底改变了过去教学点分散、学位不足的困境。民生街学校等校区的装配式教学用房建设,则以"教育快闪"的方式,在8000平方米空间内快速新增1200个学位,这种模块化建设模式如同教育领域的"预制菜",既保证品质又提升效率。
质量与数量并重:构建教育新生态
这些新建校舍绝非简单的空间扩容,而是承载着潍坊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型使命。通过"一校一策"的规划设计,新建学校普遍采用人车分流、智能教室、多功能场馆等现代化配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轮建设潮特别注重"建一所优一所"的原则,例如部分学校创新采用"名校+新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像蒲公英种子般扩散到新城区。
政策杠杆撬动教育公平:多维度的社会效益
从政策层面看,这批学校的投用将产生涟漪效应。对家长而言,意味着子女入学半径平均缩短3公里;对教育工作者,创造了近千个教师岗位;对城市发展,则提升了区域人才吸引力。正如潍城区教体局所述,这些举措切实提升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获得感,使"近者悦、远者来"的教育品牌日益响亮。数据显示,2024年潍坊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同比增长18%,远超7%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根本上扭转了学位紧张的被动局面。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回望,潍坊教育这盘大棋已落下关键数子。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推进,从满足需求到引领发展,这场持续多年的教育供给侧改革正在重塑城市的学习基因。当9月开学季的钟声响起,2.1万个崭新课桌迎来的不仅是莘莘学子,更是一个城市对教育公平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郑重承诺。